成人学英语并不是对英语这门学科做文学鉴赏,而是把英语当做一门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多听,多读。在将英语转换成实际的应用程序中,我们还必须扭转我们的想法。首先,掌握英语音标。学习音标很无聊,没有办法。但48个音标的重要性是不少于中文拼音。只有熟练掌握它,才能正确地读英语单词。

对于英语口学习方法,只要你掌握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不断加强生活场景中英语的口语训练,相信你能一定能打破英语口语学习的“魔咒”。在交流的时候,进入你大脑的不是翻译成中文的英文,而是你听到的那些音节直接传达的意思。

不只针对英语学习来说,每种语言都存在的这种“分化现象”,在英语里显得特别突出。众所周知,英语是拉丁语和日尔曼语两大语系融合而成的,因而英语里熔化了两块词汇的巨石:诺尔曼语(法语)和盎格鲁撒克逊语。zui常引用的例子如“牛犊”、“猪”、“公牛”,在英语中各有两个词。这些牲口本身用calf(德语kalb), swine(德语 Schwein),ox(德语Ocha)表示,因为饲养这些牲口的老百姓是日尔曼族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而吃这些牲畜肉的人则是征服者老爷诺尔曼人,所以“牛犊肉”、“猪肉”、“牛内”这几个词则具有拉丁语词根:veal(法语veav),pork(法语porc),boef(法语 boeuf)。大家都知道,和外国人交往时,听有文化的人说话比听没有文化的人说话好懂。但我有一位熟人在伦敦呆过,精通德语,对法语一窍不通,他却惊异地发现一种相反的情况。他听交通警中士说话比听有教养的同行们说话好懂。出于语言实践的兴趣,他有时信步走进教堂去听传道(这个老办法我也常用:参观名胜后,疲惫不堪,就去听听传道,权当休息)。我的朋友感到十分懊丧,听英语传道竟一个词也听不懂。他不明其中道理,又渴望解开这个谜。

语言小气候比大气候优越,还可由以下事实得到证明:成年时期离开祖国的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无法掌握新的语言。从战争末期甚至从二十年代就居住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匈牙利人,由于未曾有意识地学习语言,zui终也没能学会正确无误地说外语。并不是他们没有学语言的才能,而是因为他们在自已周围形成了一个匈牙利语的环境,跟孩子、朋友、同事说话全是用的匈牙利语,他们住在几乎与当地居民隔绝的匈牙利侨民区。令人信服的相反的例子也不乏其人。有人多年不讲外语,但说起来仍然很流利。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只能用他们经常有意识地“说”“内心独白”来解释。